話說,自從NIKON在2008年8月27推出了D90,開啟了DSLR可錄影的新紀元後,CANON也不甘示弱地在隔月立刻推出了5D II,以21.1M P全片幅,以及Full HD 1080(1920x1080)的錄影能力來吹起了反攻的號角。
相信看過了無敵兔拍攝的高畫質影片的人,一定都會對於無敵兔拍攝出來影片畫面的純淨度,以及全片幅淺景深所營造出來的氣氛所吸引,真的不敢相信這麼一台8萬塊不到的數位單眼拍出的影片能夠勝過百萬級錄影器材所拍攝出的效果。
但是以無敵兔接近8萬塊大洋的定價,再加上2千1百萬畫素全片幅對於鏡頭品質的要求非常嚴格,不買個幾隻掛著紅橡皮圈的L鏡來插,可是無法滿足這隻無敵兔的胃口呢,整套設備買下來夯不啷噹的不花個二、三十萬是跑不掉的。對於一般口袋不深的使用者而言,可是沒有能力來供養這麼一隻胃口無窮的無敵兔呢!因此以 DSLR來錄製高畫質影片的夢想對於多數用戶而言,仍然只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而已。
終於CANON在今年3月25日 發表了入門級數位單眼500D,除了延續CANON前一款入門主力450D的基本設計及功能特色外,更將畫素提升到1千5 百萬畫素,搭載了新開發的DIGIC4影像處理引擎,並採用了3吋92萬畫素的LCD,更重要的是將高畫質錄影的功能下放到了500D身上,提供了 1080、720P以及640*480解析度VGA畫質的錄影規格。
500D包含18-55IS KIT鏡套組在台灣上市時的定價3萬零9百塊,店面實際銷售的價格可能略低於此一價格,因此讓使用者以不到3萬塊的代價,就能夠擁有高畫質錄影功能的DSLR,而以便宜的DSLR錄製高畫質影片再也不是夢想。
筆者這次借測到了CANON 500D,和500D短短相處一個禮拜的時間,發現她不僅僅是一台可以錄影的DSLR以外,在傳統DSLR拍照的功能上,500D她可是一點也不含糊的,廢話不多說,以下就簡單分享一下這台相機的試用心得啦!
外觀檢視
500D基本上維持著與前一代450D類似的造型,機身尺寸為128.8mmx61.9mmx97.5mm ,重量480g ,相較於450D,二者的外觀尺寸幾乎一樣,只有重量小小的增加了5公克,因此仍然維持著CANON入門機一貫的輕巧便利的特性。我沒有實際拿500D和NIKON或其他家的入門機種相比,但感覺上500D的機身尺寸在各家入門級的數位單眼中,雖然算不上是最小台的,但整體體積相當小巧,重量也很輕,背在身上幾乎沒有負擔,女性朋友的話,隨便把相機塞到包包帶著就能趴趴造,果真是符合入門機對於荷包還有肩膀都是沒有負擔的這個特性阿得意
↓由正面來看,500D的線條維持著CANON一貫的流線外觀,在機身右手邊握把的內側設置有防紅眼及自拍器倒數輔助燈燈,在握把快門鈕的下方的紅色橢圓窗是遙控器的接收器。機身的正面只有在握把處貼有蒙皮,其他的部位都是直接塑料的表面。
↓機身的左邊上方可以看到內建閃燈彈起鈕,以及EOS的標誌,另外在EOS標誌上方的小洞則是內建的麥克風,用來在錄影時收音,可惜的是,500D沒有外接麥克風的插座,只能靠機身的麥克風收音,所以錄影時鏡頭的對焦聲,以及轉動鏡頭的雜音都會被收錄進去,這點頗為可惜。
↓機身右手邊頂面主要的配置在握把頂部的傾斜面是快門鈕,快門鈕後方是調整轉鈕,然後是ISO調整鈕,以及命令轉盤和電源開關。500D的命令轉盤共有 14種拍攝模式,但最令筆者感到不適應的是她的錄影模式是設置在轉盤的最右側的末端,我慣用Av模式拍攝,每次要切換到錄影模式,要把轉盤轉到錄影模式可是相當麻煩地阿@@
↓從機身右側面來看,500D的握把不會很厚,對於手掌較小的女性朋友應該剛剛好。
↓機身的左側面橡皮蓋子打開,隱藏在其中的是USB接頭,及HDMI接頭。
↓記憶卡插槽設在機身右手邊夏方,500D使用SD卡,支援SDHC規格記憶卡!
↓機體背面還有底部電池槽,500D使用的電池續航力大約500張,我實際使用也感覺500D還滿省電的!
↓500D附的18-55 KIT鏡,可以看到鏡頭的後端設置有防手振,以及AF/MF切換開關,另外它的手動對焦環是在鏡頭最前面,筆者實際使用時,覺得這個對焦環實使用上不是很方便,500D的Live view及錄影時,由於她的自動對焦能力還不是很成熟,絕大多數狀態下還是用手動對焦會比較快速,但是這個對焦環不僅只有小小的一圈,而且又沒有對焦距離的標示刻度可以參考,所以使用上相當不方便。
↓整個機體背面的配置,500D配提供了3吋,92萬畫素的LCD,這個LCD除了檢視照片及拍照時即時預覽的功能外,也作為機身各項設定的操作介面。
↓機體最上方的中央是觀景窗,實際使用感覺500D的觀景窗夠大也非常明亮!在觀景窗上套設有大型的眼罩,眼罩的右邊設置有屈光度調節鈕,對於有近視或者戴眼鏡的朋友來說這個功能相當重要。另外500D機身背面位於觀景窗左手邊二個按鈕是選單進入按鈕。
↓500D主要的調整按鈕都設置在機背的右邊,右邊的上方在機體右側上方的二個按鈕分別為曝光鎖定鈕及對焦點選擇鈕,按下*鈕時,可以驅動自動對焦,並鎖定曝光,另外在Live模式及錄影模式時,按下*鈕才能自動對焦,而在播放相片時,這二個按鈕是放大及縮小鍵。在LCD的右側,由上到下分別為曝光補償鈕、Live
view/錄影啟動鈕、五向調整鈕,以及最下方的播放及刪除鈕。
↓500D提供了3吋92萬畫素的LCD,在入門機有這樣的規格相當不容易。
↓檢視相片放大到最大的畫面,500D的92萬畫素LCD提供了10倍的放大能力,可以很容易地檢查照片是不是有沒對到焦的情形。
操作介面
↓500D的操作介面主要透過機身背面LCD顯示,開機後,LCD顯示的畫面是快速能選單,從這個選單中,顯示的各個數值及設定選項都可以經由機背的五向按鈕,加上調整轉盤進行設定。其設定方式是按下五向按鈕中央的SET鍵之後,藉由4個方向鍵移動畫面游標到各個設定選項之後,再以調整轉盤調整設定值。這個畫面可以調整的設定值包括:光圈、快門、ISO值、曝光補償、相片風格、白平衡、測光模式、畫質、對焦模式。最下方顯示的是電池計量及記憶卡可拍攝張數。
↓五向按鈕的上、下、左、右四個方向鍵分別是WB白平衡WB、相片風格、驅動模式、自動對焦模式的快速鍵。以下為按下WB白平衡鍵出來的設定畫面。
↓這是自動對焦模式設定畫面
↓相片風格設定畫面,500D預設有6組預設風格,以及3組使用者設定之選項。
↓這是驅動模式設定畫面,可以選擇單張、連拍、自拍或是遙控器遙控拍攝。
心得與感想總結
和500D短短相處幾天,改變了我以往對於CANON入門機的一些看法,在以往CANON入門機和高級機種的規格差距非常明顯,除了機身質感外,包括像是測光系統、對焦模組、畫質表現等這些項目的規格都會和高級機種有明顯的差距,以便於做出市場區隔,但這次500D身上看到了除了機身尺寸和材質外,其餘規格幾乎和上一級的50D、甚至於5D II接近,而且更大方地使用了92萬畫素的LCD,其整體的規格在入門級DSLR中算是非常強悍的,而實際拍攝的表現,也讓我對於他的畫質和高ISO表現相當驚訝。
以下是我對於500D的優點和缺點的簡單整理:
首先是優點部分:
1.
500D在入門級的機身上提供了3吋92萬畫素LCD,並提供點測光功能,9個對焦點的對焦系統、點測光、Live View的功能,在入門級DSLR上算是相當強悍的規格,而且筆者在實際試用過程中,也確實感受到了這些特點所帶來的好處。2. 15.1 MP的CMOS搭配上DIGIC 4的影像處理器的畫質真的一點都不含糊,畫質解像力和銳利度讓我很滿意,而且高ISO的畫質相當純淨,一直到ISO 3200都幾乎沒有什麼雜訊。3. 搭配的18-55KIT鏡雖然便宜,但解像力還不錯,且相當輕便,防手振的效果也不錯,搭配上500D高ISO的能力幾乎是只要有光的地方就能夠拍照^^4.
精準的自動測光,以及亮度自動優化的功能,在絕大多數狀況下都能夠放心交給機器來測光,但因為500D的測光系統有過度曝光的傾向,所以在拍攝明暗對比大的照片時,還是要注意是不是有亮部過曝的情形,並做一些曝光補償。5. 720P的錄影畫面相當流暢,能夠輕鬆錄製高解析度的影片。
缺點:1. 機身質感欠佳,外殼採用的塑膠材料質感有點粗糙。2.
500D搭配18-55 KIT鏡,不管是在Live View的拍照模式下,或者是錄影模式的自動對焦不僅速度慢,而且合焦的成功率實在很低,感覺上這個功能似乎還不是很成熟。3. LV模式在自動對焦實無法放大LCD檢視畫面,因此很難確認相機是否確實合焦。4.
錄影模式下,除了+ - EV的操作外,無法改變任何的設定,一定要先切換回到一般攝影模式下才能調整設定,這點在操作上相當不方便。6. 模式轉盤中,錄影模式安排在轉盤的最後端,每次要在攝影和錄影模式切換會有點麻煩壓力7. 500D的RAW檔是14 bit的格式,14bit的RAW檔雖然能保留更多畫面細節,但電腦解RAW檔的速度會比較慢,而且大多數狀態下,12bit的RAW檔就已經夠用了,但是500D的RAW沒辦法設定成12bit的格式,在使用上會有一點麻煩。
以上是我簡單的試用心得,小弟剛來到MML報到,如果各位覺得這篇測試文寫得不錯的話,請不要吝嗇給個鼓勵喔,也希望大家敗家愉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